句身

句身
padakāya, perhaps prātipadika; an inflected word.
* * *
為五位百法中的第四位法, 二十四不相應行法之一。 這是表達完整意義的句子, 用以詮釋諸法的差別意義。 《百法直解》曰: ‘句身者, 句詮諸法差別, 如眼無常耳無常等種種道理。’ 而《百法纂釋》中則謂: ‘言句身者, 單句為句, 如菩薩等。 二句為句身, 如大菩薩等。 三句以上為多句身, 如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。 以名詮自性, 句詮差別故。’ 這是為說明事物之間的關繫, 而假名施設的語言名詞。
* * *
句即句逗, 逗止也、 住也。 大智度論云: 天竺語法, 眾語和合成句。 如菩為一字, 提為一字, 是二不合, 則不成語; 若二和合, 名為菩提。 又唯識論云: 句詮差別, 是為句身。 (句詮差別者, 謂諸法差別之相, 由句而詮顯也。 )
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

Игры ⚽ Поможем решить контрольную работу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